中国国医节|弘扬国粹,“药”你同行
今天,2018年3月17日,是第89届“中国国医节”。
我们或许知道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之瑰宝,是国民的骄傲。
但却不知道中医药文化在89年前,曾差点消失在我们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。
故事的开始
1929年2月,国民党政府卫生机构的主管俞云岫,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提出:取消旧医药(那时中医中药被称为旧医药),全盘否定中医中药。这就是臭名昭著的“废止中医案”。
当时在医学界引起非常大的振动,大量的中医药人士纷纷抗议游说,上海名中医张赞臣主办的《医界春秋》为此以“中医药界奋斗号”一刊发起了对取消旧医药的抗命。在同年3月17日,全国17个省市、二百多个团体,三百名代表云集上海。召开大会,高呼“反对废除中医”、“中国医药万岁”等口号,上南京请愿,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民心民声,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撤除取消旧医药的决定。
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,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,造福人类,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“中国国医节”。
传承和发扬光大
“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,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。”——习近平
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,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,保护人民健康,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2月25日发布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》,并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。
2015年10月,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,屠呦呦以“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,先驱性地发现青蒿素,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”获奖。
“没有传承,创新就失去根基;没有创新,传承就失去价值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坚持中西医并重,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。这为中医药发展指明方向。应当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蕴含的精华,努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,服务人类健康,促进人类健康。”我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、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说。
中药的美,你可否领略?
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浩瀚诗海中,有不少借中草药之名表达相思、爱慕、思乡、爱国等情怀的诗作。
当诗词与中药这两大瑰宝相结合,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?
宴罢客何去?出征行万里。
难见熟人面,酸甜苦辣咸。
百年紫貂裘,黑夜途不迷。
青藤缠古树,艳阳牡丹妹。
八月花吐蕊,蝴蝶穿花飞。
——王维
著名诗人王维患病,外出买药,见药店里执药的是一位端庄秀丽的姑娘,便写了这首中药诗让她抓药。姑娘很快抓好了十味中药:当归、远志、生地、五味子、陈皮、熟地、寄生、芍药、桂枝、香附。王维遇到了知音,欣喜万分。
中药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名之美,更在于其功效之美。在我校的药用植物园里,有一群可爱的中草药们,它们既可用于欣赏,也可用于科研,下面就和小编一起领略中草药之美吧!
中医药与药大情缘
药大人对中草药和中医药文化也有着深深的热爱。
去年9月27日,药大人研制了近200枚中药馅月饼,代替中秋佳节不能回家团聚的药大学子,快马加鞭“奔赴”远在千里之外的各自家乡中秋团圆宴上。
去年的今天,也曾为了庆祝中医药自己的节日,传承中医药文化,药大人将药名融入美好的祝福中,亲手绘制了写有“厚朴待人,使君子长存远志”等语句的五彩小纸片,悬挂在校园绿梢头,以此纪念第88个中国国医节。
今天,我们再次回顾历史,铭记过去,为的是让此刻的我们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。
中医药学是我国的国粹之一,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,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防治疾病实践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。
千百年来,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至今仍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、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在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道路上,药大学子义不容辞,我们应秉承“精业济群”的校训精神,弘扬神农伟业,建树万世之功!
药大人都在看:
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
文字:易佳锐 何楚娴
图片:周新悦 往期推送
编辑:易佳锐 何楚娴